今天很热,就连手机都很烫,浑身汗滋滋的,没有睡意,也睡不踏实,还是不睡了。
这段时间很忙,我也实现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,不过回过头来看以前觉得很难的点,有点小儿科了,还是境界不够。当然如今我这么说,还是说明境界不够。
我渐渐觉得写程序无聊,如果不是工作,我是不想写程序的,之前写了一半的那个成语小程序,已经发布了,后来却不想继续写了,一来是下班后很累,没有心思去写,二来是,那些都是已知的,可控的东西,可以预见的,有点无聊。
所以我不想继续写了,因为写了不会给我带来什么回馈,不会挣到钱,也不会有成就感。以前的我可能会盲目坚持,那是因为里面还有新鲜感和一些成就感,现在这些东西,荡然无存。
同样都是敲键盘,我想写点有意思的东西,写点有悬念的东西,就是不那么可预见和控制。于是我想到了写文,网文也好,轻小说也好,又或者散文啥的,就是想到啥就写啥,就像现在这样。
我记得以前作文不行,每次写作文都像是拧洗干了的衣服,想办法凑字数。后来我看了一本书,忘了叫什么名字了,那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,让我以后写作文不再那么困难,就是多了很多白话。
这倒也没什么,作文不就是套路吗?都有固定的格式,然后确定一个思路,写就可以了,所以我之后写作文基本上是不担心写不出来,只会担心作文格子不够。发挥好的时候,也能有个五十多分,不好的时候,也就是接近五十的样子,差个几分,完全看心情和状态。我知道那些阅卷的人会怎么作文,因此只会在他们要看的地方下功夫,其他的地方,只要是那么回事就可以了。
以后,我也便是这种思路,抓住要点,只在关键的地方发挥作用,不重要的地方,都是轻描淡写的带过。
这种思路很好,因为总结了规律,然后利用规律,轻松很多。
但是我渐渐对这种事情也厌倦了,还是事无巨细的认真对待要好一些,生活也是如此,不过我却很难改变这种习惯了。
要写文,我也搜了一些资料,还记起了一些以前的记忆,一些规律,不过还是觉得空泛,差一些东西,不够细腻,不够真切,我把那些想象的空间留给别人,是因为我想象不出来,感觉是一种偷懒的做法,自己做不到,却让别人做到,这可行吗?
我之前在西安的时候,架构过一个世界观,感觉想到庞大和复杂,当时想做一个游戏,于是经过一番头脑风暴过后,把能想到的全都加上去了,最后感觉都到了想象力的边界了,才罢休,现在回头看一眼,依然觉得震撼,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。
小说,无非就是什么人,在什么地方,做了什么事情而已。
仅此而已,没有复杂的东西,复杂的是怎么把他说的精彩,好看。
什么样的人物,什么样的地方,什么事情;哪些是重要的,哪些是次要的。
文字,是思想的延伸,而思想,在我看来是无序的,但文字是需要有顺序的,所以我畏惧,如果写出来,一团乱麻,自己看不懂,别人更不用说。
再者,画面感很重要,如何让画面活跃于纸上,这是我感到不足的。
不过我是真准备写,所以我要加强一些训练,专门对人事物的描写进行训练。
讲到人物,我知道应该画龙点睛,只描写与众不同的地方,或者特殊的地方,比如人很高,很瘦,头发很长,衣服凌乱,精神萎靡。这样,看到的人自然可以通过这些关键的点进行联想,从而让人物活起来。
讲到地点,可以从大的地方入手,比如东方,山谷,湖泊,湖心亭,波光泠泠。也可以以一个小的视角入手,比如一只蝴蝶,一直麻雀的,麻雀的眼睛里看见的,就是一切。
讲到事情,应该把人物和地点结合起来,加入对话,动作,神态。最后的效果是什么人,做了什么事,结果是什么,如此而已。比如,我半夜在宿舍睡不着觉,起来写字,最后慢慢的开阔了思路,也坚定了写文的想法。
架构是要有的,基于这个架构,再去填充内容,就会方便的多,这个架构,更像是一种起点和终点,不至于在中途走错路,或者跑偏,最后迷失在文字里。
那么最后还需要什么呢?知识,我觉得我的知识还不够支撑我做这么一件事情,见闻,包括思想;另一个,则是感觉,写是需要感觉的,如果感觉丢了,那就什么都没有了,我对这个感觉有点把握不住,时在时不在的。我还不知道,怎么把这种感觉持续为一种习惯,也许阅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,但是阅读会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我读完别人的书过后,就会像别人那么写,喜欢模仿别人,如果我读了几本风格不同的书,那最后写出来,肯定就是不伦不类了。
考虑诸多因素,我觉得是时候启程,但是还不够,需要积累,可以写一些小短篇,去找找手感,然后再写长篇。
综上,便是睡前感悟,虽然我现在还是不想睡觉,不过好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