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天
今天还是雨天,一样的寒冷,我吃饭的时候看了一会新闻联播,说是很多身份已经鲜花盛开,游人络绎不绝,夸赞之词溢于言表,好像一派繁荣景象,一切都是欣欣向荣。
真的是这样吗?我不敢苟同,起码我仍然觉得我生活在冬天,我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好转,所以我很合理的怀疑那是假象。
还有就是,报道了国外的一个工厂事故的新闻,我不信国内没有类似的事故,但是为什么从新闻里播出来的,都是好消息呢?
报喜不报忧,既然都关心到别的国家某个州的一个工厂的事故了,为什么不关注一下国内的自己呢,只报道国内的好的新闻,和国外的坏的新闻,还有就是一些会议的简要,我基本上看明白了。
真相往往是残忍的,会令人产生不好的情绪,而情绪又是会传染和相互作用的,所以报道这些新闻的缘由已经显而易见了。
我不是为了去看新闻而吃饭,而是吃饭的时候顺便看一下新闻。
现在还有多少人看新闻,我不知道,起码我不看,不是说它假,而是说它离我太远,和我没有关系。相比之下,我更愿意看看天气预报,什么时候能有好的天气,也好扫除这些阴雨天的阴霾。
工作
今天的工作还是和昨天差不多,改一改样式,封装一些代码,然后就没有了。
准确的说,我主要是做前端的工作,再准确一点,是做微信小程序方面的工作,我还是挺幸运的,毕竟前端代码由我一个人说了算,即使很乱,我也会很有耐心的整理,优化。但是后端则不然了,后端的代码很混乱,经过了好多人的编写和维护,风格各异不说,引用也是乱七八糟的,各种模块乱放,而且由于代码量越来越大,不能够支持热重载了,所以改起来异常费事。
开始说让我改一个后端的功能,我是能看得懂后端代码的,也能写,就是当我看到乱成麻的后端代码后,我彻底放弃了,领导问我为什么不弄,我说代码太乱了,一时半会理不清逻辑,所以根本无从下手。
又研究了一下前端的技术,看了一下代理模式,也就是Proxy,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了,但是还没有用起来,听说Vue3的响应式数据好像就是用的代理模式,比以前的diff模式高效,因此也吸引了来研究这个东西。
后面有时间再研究,争取用到实际的工作中,而不是空泛的理论。
Hugo
晚饭过后,我照例是回到了办公室,不过我开始研究Hugo,也就是我目前在用的网站生成器,大致看了一下我下的主题里面的代码,觉得不难理解,于是动手改了一些,还是生效了。
这说明他是按照我理解的方式运行的,我给之前下的一个主题加了分页,修改了一部分的样式,也加了一些自定义的功能,比如利于SEO的关键词和描述信息,这些都生效了。
这使得我有信心继续研究下去,主要的参考资料还是官方文档,我只是略微读了一下,也许后面我会加一个技术方面的分类,专门用于记录技术方面的问题和思路。
道德经
今天中午午休也没有睡着,而是听了几段道德经,有些体会,不过还是不能和现实相结合起来。
我只能笼统的理解为,道是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,而德则是认为的一种标准,道和德的结合,则会产生一个人的三观。
需要注意的是,所有人的道是不一样的,并不是说,对同一件事物,不同的人会得出相同的道,而是每个人都会得出不同的道,每个人有会有不同的德,因此才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和物。
他们相同,却又不同。
所以说,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。
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理解,非常空泛浅薄,也是目前为止的理解。一切都在变化之中,所以不以此作为标准,只是一个标记,作为过程,而不是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