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没有出门,宅在家里,也是正常的时间点醒来,只不过在床上多呆了一会。玩玩手机,看看视频,打打游戏,时间过得很快,十点过左右就开始饿了,说是肚子把我叫起来的也不为过,先点外卖,再洗衣服,打开电脑,发现居然找不到事情做,肚子又饿,为了转移注意力,看了一会电影,是包贝尔的大人物,我是被预告吸引的,通篇下来,感觉还不错,很正能量的故事,很多镜头都是给予留白的方式,或者旁白,我想是为了过审。然后剧情也很简单,不复杂,弱化了破案推理的过程,着重于人物冲突,最后还是正义胜利的,常规结局。演员表现很不错,主角光环有些多度,笑料穿插的有些突兀,包贝尔展现了他的表演张力,很好的诠释了人物内心的疯狂。整个电影看下来,只记得包贝尔和王千源,其他的角色太过弱化,剧情留白很多,有这么个感觉,冷不丁哪个镜头哪个角色就会突然跳脱出戏,或搞笑,或疯狂,或平静,完全无法解释情绪的缘由。这是我的个人感受。情绪流是个很重要的东西,这个电影并没有很一个情绪流曲线,这个不是演员和剧本的问题,是导演的问题,无法把控情绪走向,再好的剧本和演员,也会变得平庸。
后面仔细一想,这一切根本原因可能来自大环境, 大环境就是,这是一个快餐时代,什么都要求快,争先恐后,希望把东西给大家拿出来,让大家看到,获得注意力,获得资源。
外卖是这么来的,因为大家太忙了,没有心思去考虑自己做一顿美食,看看手机上的评价,哪个图片好看,哪个评价心动,下单,一顿饭就搞定了。
我有这样的切身感受,特别是投入工作以后,感觉就像一台被发动的引擎,飞速运转,加速,再加速,根本没法停,毫不夸张的说,我的工作内容已经被安排到四月下旬了,满满当当,计划工作量,甚至可以用单位小时来量化,每度过一小时,就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工作,转而投入下一个阶段。
下班回家的路上,我不禁自问,人的本质时什么呢?抱歉,人只是一台有情绪的机器,仅此而已。我想不到其他的答案,时代到了这个地步,每个人都好似构成社会这个巨大机器的零件,安放上去以后,就不能停下来,除非坏掉了,另一个,已经就位,马上顶上。
我不太明白要这么快的节奏干嘛,真的是为了进步吗?我们文明发展几千年,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快的节奏,也过来了。
忙完一天的工作,躺着床上已经是十一点左右,明明今天的事情已经做完了,明天也确定要做什么,翻来覆去睡不着,心底总是有些不安的情绪,好像什么活没干完,可我明明干完了才走的,这是为什么?
事情发展越顺利,越是感觉不安,总感觉哪里不对,哪里出错了,可是根本就没出错,事实就是这样。
大概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,生命短暂,时间宝贵。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目标,只有一个方法,就是加速,再加速,即使方向错误,即使看不清前路。